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20 21:57:48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运城市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5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处隐藏7177个字……,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借鉴他山石是并结合我校实际而制订的高三历史复习计划,肯定有不当之处,希望同仁指正。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时间: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时间:5.1—5.30。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