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5-20 21:57:33
【精华】说课稿集合7篇

【精华】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xx级1班的陈启龙,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的第三课时一昼夜交替。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进行学习,而昼夜交替则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它对我们以后学习时差和昼夜长短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学习有利于透过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到事物本质规律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晨昏线的判读和特征及运用。

2。难点:晨昏线的判别和特点。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晨昏线特征的运用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运用之一。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法为主,通过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根据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运用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晨昏线的特征,同时辅以情景创设,采用设问式教学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地球仪,地图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一些小问题 (如在同一时间里,为什么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两个环节进行。

我的时间分配如下,新课导入三分钟,新课教学十九分钟,总结一分钟。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因此我通过生活中的白天黑夜引出昼夜现象,再指出日复一日白天黑夜往复交替的事实,从而引出昼夜交替现象。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明确关系

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现象呢?),为了实现学生由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到从空间上进行地理规律的分析的思维角度转变,我写一副对联(人间豪杰立地顶天,天外来客俯视星河)来对学生作出引导,通过教学挂图让学生从宇宙空间角度来认识昼夜现象,点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概念,并明确这是由太阳和地球双方的特性决定的。接下来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再指出相对于静态的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动态的,让学生明确昼夜交替是在昼夜现象的而基础上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2。步步引导,合理过度

在上面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通过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昼夜交替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这里的一日是指太阳日(24小时),在这里要强调我们的研究对象为地球和太阳,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所以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再指出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图文结合,突破难点

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挂图形象直观的出分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一个圈。再指出,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的,通过生活中清晨日出和黄昏日落的自然下现象引导出晨昏线的判读方法,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分界线为昏线。在这里要强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这个前提条件。接下来,通过教学挂图来分析晨昏线的特征,针对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的这个特点,以赤道为例补充说明球体上大圆的知识点。在特点中重点强调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六点,昏线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十八点,并指出这点在以后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以及将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即可得出,作简要解释即可。

六、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一、昼夜现象

二、交替原因 1。构成

三、交替周期 2。特点

四、晨昏线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比较简略,易于突出重点,有利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来源

我们班的孩子比较幸福,因为地理的优势(活动室门口正对着庭院),出来玩的时间比较多,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在庭院内的小房子、小山坡间来回穿梭,尽情享受童年自由玩耍的快乐。而当我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游戏时,发现他们爱在健康步道上爬行、在草地上追逐打滚,爬和滚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却深深吸引着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于是,我将这两个基本动作纳入其中,以小刺猬的角色贯穿始终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锻炼身体,玩中学、学中玩、玩中获得发展、体验快乐。

二、说设计思路

《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把“爬”和“滚”赋予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幼儿扮演角色参与活动,这种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也能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过程游戏化,内容趣味化的特点。

● 导入部分……此处隐藏8836个字……点,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把握是歌曲中的难点,针对这些,我谈谈我的设计和思路。

歌曲一开始讲述了一个三年级小男生的烦恼,所以导入我采用视听同样表现烦恼的歌曲《小小少年》引出“烦恼”这一话题。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再用导入语“一个男生也有自己的烦恼”进入歌曲第一段落的学习。

用听唱法进行第一段的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来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和切分的节奏,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

用 一个提问:是什么事情惹老师生气了呢?自然地引入数板的段落。出示数板段落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歌词的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示范的时候根据歌词内 容进行表演,表现出“老师生气了”的情绪,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歌曲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歌曲。再指导学生读,重点要求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进一步把握切分节 奏。掌握数板后告诉学生:这种带有节奏的独白,称为“数板”。

通过前面两个段落说明小男生的烦恼和事情的原因,再次提出问题,用讨论的形式说说“这个调皮的小男生现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出旋律比较舒展的第三段落。学生采用听唱法来学唱这一段旋律,从歌词中感受小男生的盼望成长的美好愿望。

分段学完歌曲后,进行整合,采用先完整听歌曲后演唱的形式,在整体演唱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段落衔接的流畅性,尤其是数板与第三段落的衔接,采用配合节奏点头的动作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拓展部分进行两个小活动:

一、师生合作进行歌的演唱和表演,请部分男生唱第一第三段,老师来表演数板部分。从师生的合作表演中巩固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同时突出歌曲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学生主体地位。

二、讨论:换做是你因为这些事情惹老师生气了,你会怎么做呢?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呢?通过这些讨论,引发学生对如何做个好学生有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歌词的改编。创作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新三年级的小男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首三段体的歌曲,在掌握歌曲的节奏的同时,紧紧抓住歌曲歌词的内容进行引导,从理解歌曲歌词,了解小男生的烦恼产生共鸣,到改编歌词做一个没有烦恼的小男生,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引导,成为一个爸妈和老师喜爱的好孩子。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

2.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学情

学生是二年级低龄儿童,认知水平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还是能理解课文内容的。但是,对于主题,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和认知太遥远了。

四、说教法

1.展示个性指名读

对于《羿射九日》的重点段落和句子,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指名朗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重点词句

这篇课文篇幅有点长,如果长篇大论会有点枯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就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羿历尽艰辛去射日这段文字中,我抓住里面的动词,既能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体会羿的艰辛。

五、培养能力,说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同小组的同学用“找朋友”这个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一举两得。

2.抓重点段落、词句法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深入学习课文,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我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神话故事导入课文,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回思考。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这篇文章重点抓住“人们生活的艰辛”、“羿射日的艰难”以及“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这些重点段落。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自主阅读,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4.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以课文为依托,把学生由课内学习引导课外的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5.说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九日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

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1.说预期效果

1.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

2.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2.说课后反思

在备课时,我觉得这篇神话故事内容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在内容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心意思,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认知较少,还不能完全理解“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一主题。我就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理解内容,感悟主题。

令我忧虑的是,孩子们虽然能初步感知文本,但是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还不能完成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想出好的教学策略,更多的关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精华】说课稿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